Slide
Slid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人工智能預測流行病 採挖數據未卜先知

12月30日,「傳染病監測計畫」網頁( Program for Monitoring Emerging Disease, ProMED )發出詳細的流行病警告。

新科技速遞

較早前,多項報導指加拿大預期流行病的初創BlueDot,透過掃描全球新聞報導和航班等多項數據,預測新冠病毒的爆發。

美聯社兩名記者Christina Larson及Matt O’Brien則認為,BlueDot並非首個發出預警的平台,重組各家預測機構發佈消息事件簿,發現波士頓兒童醫院內的HealthMap自動警報系統,早於12月30日下午 11時12分,已確認武漢爆發了不明肺炎。 Continue reading “人工智能預測流行病 採挖數據未卜先知”

冠狀病毒科技競賽

英國劍橋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的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FEI Titan Krios,可更為蛋白結構作3D影像。今期《自然》介紹,EMDB蛋白數據庫以cryo-EM成像蛋白結構,突破1萬個,精凖度亦大為提高。不過cryo-EM須動用超級電腦重建3D影像。圖中英國劍橋大學MRC實驗室網上開放大量有關教學資源。

電腦J手記

如果說,新型冠狀病毒有何正面影響,可能是推進快速測試技術。從鑽石公主號傳染速度推測,也許演化成流感般傳染病;據說疫苗開發至少數月,加上動物及人類測試,需時更久,可能數月至上年。 Continue reading “冠狀病毒科技競賽”

港澳大學研發實驗室晶片 快速檢測助凖確隔離

澳門大學的「Virus Hunter」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套裝,報稱30分鐘內完成檢測

自主科技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持續,中國大陸公開的死亡率為2.1%,而R-0(即一位患者可感染的人數)為3-4位。

外間估計R-0更高,比較公佈為高,可能是傳染途徑更多,上海市剛發佈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病毒飛沫混合空氣中形成氣溶膠,穩定地懸浮空氣,人吸入病毒氣溶膠,便有可能感染。

Continue reading “港澳大學研發實驗室晶片 快速檢測助凖確隔離”

治頑症各出奇謀 新科技炙手可熱

德國Hemovent推出便攜式ECMO儀器MOBYBOX,已獲得CE認證,可以在歐盟地區銷售。此款ECMO可於緊急時期為傷者續命,保持心肺功能。

眾創時代

新冠狀病毒(2019-nCoV)死亡率較以往冠狀病毒略低,但容易導致人體免疫亢奮,引致肺部纖維化或白化,結果呼吸困難死亡。兒童的免疫系統仍未成熟,老年人卻較易有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白血球過度反應,結果肺部纖維化無法呼吸。

Continue reading “治頑症各出奇謀 新科技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