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有容乃大

華為任正飛會見外國傳媒,多次反擊美國,總算不致只是挨打。不過華為跟其他中國公司一樣,國際公關的手法,一直強差人意。

華為曾聘請外國公關或傳媒人任公關,礙於文化上衝突,加入後也多不歡而散。

前聯交所主席周松崗曾有句名言,日本有不少國際級公司,卻無世界級公司。只有美國公司,才能作全球化的擴充和競爭。外國公司不是水土不服,就是處處惹來爭議。中國公司亦作如是觀。

從管理人員的質素,華為問題當然更明顯。華為管理層以技術為骨幹,上台作演說結結巴巴,外國傳媒往往嗤之以鼻(裡面也不乏白種人優越,初期華為管理層上台,以英文演說,效果可想而知);美國管理層則全是演說高手,長於沽空概念,天花亂墜,打倒昨天的我,更毫不臉紅。

美國掌全球高等教育的牛耳,包括了MBA的語言,營商可無遠弗屆,演說能力更無懈可擊,美國文化全球泛濫,更有利迅速擴張。最近,瑞信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獨角獸以互聯網/O2O/電商/遊戲為主,而美國獨角獸則包括了AI/大數據/機械人/軟件/共享經濟等。從獨角獸種類,可見中國以國內市場為主;美國集中於國際市場,才能有超高的估值。

中國是否沒創新技術?從華為發展歷程,當然不是如此。

華為從4G的FDD + TDD 融合開始,就顯示出無線技術的優越。如今5G的Backhaul技術採用的Microwave,處理鬧市訊號干擾,也是對手未能追上。5G的mmWave毫米波以小基站(Small Cell)部署,特點是非常密集,Backhaul技術不成熟的話,只部署中波的話,5G變成水瓜打狗。

所以,即使不用華為的核心網技術,不少國家仍然積極考慮華為基站,歐洲國家電信營運商莫財,光纖未普及之前,毫米波是遙遠的夢,華為更是唯一選擇。

華為可挾5G技術,可作國際擴張,中國初創要向國際擴展,卻仍有一段距離。箇中也不全是語言問題,而是商業系統大不如人。美國初創一旦籌集資金,馬上全球招聘,人事和資源迅速部署,開發市務銷售渠道,更猶如水銀瀉地,產品未成氣候,已經在出貨。

中國具備一流工程人材,商業人材卻還是剛起步,加上缺乏商業共通語言和管理手段,跟美國同業競爭起來,當然綁手綁腳。

學習商業系統和國際經營,似乎沒有速成班,以往中國也有其辦法。筆者訪問一位中國老總,說收購也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只要人民幣強勢,中國企業可到歐洲併購,歐洲廣泛利用了SAP管理,收購後學習歐洲經營和管治,即使華為,也是SAP的用戶和夥伴,擁有不少專家。但是,歐盟已收緊中國併購,計畫2020 年開始審查外部投資者對28成員國企業收購建議,主要也是針對中國,以後收購之路也是難行。

近年,中國企業到海外經營,又開始採用美國的雲端軟件,包括SAP、微軟、Workdays、Salesforce。全球大部分商業SaaS皆美國品牌,希望中美貿易磨擦,不會影響SaaS到中國落地。

中國進一步發展,必須進一步開放,引入更好的技術和管理,貿易磨擦卻要反制措施,但只作意氣之爭,長遠可能拖慢了進步。但中國政府應對美國和其盟友圍剿,又不甘示弱。林則徐有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現時也正是考驗胸襟氣量的時機。

任正飛有句話令人折服;萬萬不可制裁蘋果;蘋果手機乃流動互聯網的濫觴,也是智能手機的開山功臣;不應恩將仇報。

任正飛沒有點明的是,iOS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流動系統,Android不過二流貨色,Google的臨時拼湊。只是時無英雄,遂令豎子成名,Android開放源碼之後,竟為成流動最大生態,華為也貢獻不少。

深圳有家店叫「中科創達」(Thundersoft),乃開發系統的實力派,一直與高通、NXP、TI、Renesas等大牛,優化Linux和Android在晶片上生態;中科創達切入了Android領域,向高通等提供Android連接晶片的底層技術。若無中科創達,Android系統開機,可能要等上幾倍時間。

有次問中科創達的工程師,何以高通處理器即使如何神速,Android感覺還是處處不如蘋果手機?工程師大笑回答,Android原本用上大量Java,架構也不為流動設計,要不是眾人抬轎,早就完蛋了!

大家也不要高估了Google。任正飛正是將生態,經常掛在口邊。科技的蓬勃,全賴生態的完整性,一旦氣數敗壞,往後就是草木齊枯,花果飄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