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慕尼黑車展成中國主場 挾供應鏈優勢震撼歐洲

chinaev2023
慕尼克舉行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 MOBILITY,國內簡稱慕尼克車展)主要是介紹智能車的生態,今年主題為「體驗互聯移動」(Experience Connected Mobility)。

[自主科技]

上周剛結束的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中國電動車高調登場,變成全場焦點,中國新能源車生態鏈出盡風頭。

德國媒體形容,中國汽車大放異彩,慕尼黑車展將是汽車業分水嶺,全球媒體均以顯著篇幅,介紹了中國車企進步。紐約時報指,反映中國轉型電動汽車的驚人「中國速度」。

比亞迪具成本優勢

全球有675家車企參展,中國佔50家,比亞迪展台全場最大,海豹車系也在歐洲上市。比亞迪是全球唯一垂直整合了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電動車核心技術企業,銷量已超過Tesla。小鵬則與德國大眾汽車達成戰略合作,中國車廠正大規模進軍歐洲。

瑞銀證券和日經BP拆解了比亞迪海豹。瑞銀報告指,海豹成本比大眾相同型號,低出約三成半,即使海豹到歐洲投產,成本亦會低四分一。日經BP報告指,海豹高度整合,部件以國產為主,解釋了其成本優勢。

EVE
億緯鋰能展出其主打大圓柱電池,已成韓國LG化學的最大對手。億緯鋰能徐宇虹指,電池設計、製造到回收可標準化,除了標凖4680圓柱,46mm直徑可做成不同高度(高於80mm)適配各種車型。(圖片來源:億緯鋰能)

汽車業改朝換代

慕尼克舉行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 MOBILITY,國內簡稱慕尼克車展)主要是介紹智能車的生態,今年主題為「體驗互聯移動」(Experience Connected Mobility)。135年之前,1888年慕尼克舉辦了「力學和機械展覽」,平治汽車以發動機車型3號亮相,贏得金牌後成為全球首輛量產汽油車,被視為德國汽車業元年,當時德國人Andreas Flocken也開發首輛4輪電動汽車Flocken,可惜無以為繼。

135年後,電動車夢想由中國實現。今年頭8個月中國出口下跌5.5%,汽車出口卻逆市上升,過去三年中國汽車出口上升4倍,今年超越日本成第二大出口國,主要由新能源車帶動。

今年中國的汽車出口增長八成,出口受制全球缺乏海運不足,目前全球170艘新船訂單,幾乎全由中國包辦。比亞迪定制全球最大汽車滾裝船,一次裝載9400輛汽車,又成立船舶管理公司,可見中國汽車出口即將大增。

不過慕尼黑車展最令人關心,還是中國掌握了產業鏈的關鍵技術。今年頭7個月,中企佔全球電池裝車超過六成,寧德時代(CATL)佔去三成多市場,參展還有多家電池廠商;今年以三位數字快速增長的億緯鋰能(EVE)全場觸目,產品打入了全球10大,其大圓柱電池更成市場新寵;其他包括了欣旺達、中創新航、聯動天翼新能源、瑞浦蘭鈞、孚能科技等,瑞浦蘭鈞剛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比亞迪
比亞迪是全球唯一可全完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海豹進軍歐洲訂價50,990歐元和44,900歐元,採用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八合一」電動驅動橋部件合一。海豹在港一換一售價約30萬港元起。

AI終端成行成市

較早前,科技園公司與哪吒汽車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香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預計多家新能源車相關企業陸續來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表明會吸引新能車供應鏈,包括半導體及電池。

中國在雲端AI算力相對落後,GPU和FPGA等技術相距較大,但是終端AI運算卻相對成熟,全球愈來愈智能汽車,選擇搭載國產晶片。中國兩家車載AI晶片獨角獸;包括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和黑芝麻都有參展,其他還有開發智能座艙的億咖通,自動駕駛的輕舟智航、縱目科技、元戎啟行等。

外間估計地平線將加入香港科學園,車展期間宣布其「征程」晶片出貨量達400萬片;合作車廠增至25家;高階的征程5出貨量也超過20萬片,打入高級車市場。

智能駕駛利用了多種傳感器,生產激光雷達的亮道智能和禾賽科技,毫米波(mmWave)雷達半導體的加特蘭,以毫米波雷達開發自動駕駛的楚航科技都有參展。今年2月,禾賽科技赴美到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繼滴滴之後,中企美國最大規模IPO。

北雲科技自動導航透過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組合導航、視覺融合GNSS高精度定位,PATEO博泰則開發車聯網技術。

IAA-MOBILITY-2023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絕影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王曉剛,在車展期間發表了題為「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智能汽車」主題演講,商湯正試圖以通用大模型打入智能汽車。

商湯進軍歐洲車企

本港上市的AI科企商湯科技,很早就參與智能駕駛研發,2016年與本田合作,開發出結合駕、艙、雲三位一體架構,趁車展進軍歐洲市場。商湯絕影展示智能車艙大模型產品體系,絕影已與全球超過30家車廠合作,累計前裝定點數量超過3,600萬輛,已通過歐盟DDAW(駕駛員嗜睡和注意力警告)認證,測試結果遠高於DDAW的法規要求,並達到Euro 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高分評價標準。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進步神速,德國亦鞏固產業鏈,首先是半導體;英特爾已在馬格德堡投資300億歐元,其中英飛淩、ZF(采埃孚)、台積電、博世、NXP均有生產計畫,美國晶圓代工Global Foundries亦已在德設廠。

德國半導體領先,最困擾還是電池,雖然ACC、Northvolt和寧德時代計畫在德建廠,還未計算德國車廠投資,大部分2030年前不能量產,屆時中國可能輕舟已過,除了後發先至,最難還是超越「中國速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